成功案例

碧桂园首个长租公寓年底在上海开业,租赁政策加快长租公寓市场发展

主打年轻市场的长租公寓,近年来都是热门话题。2015年国务院一纸发文,把公寓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,宣布将在税收、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。随着消费升级,加之政策红利和资本追捧,近几年涌入长租公寓的品牌在一二线城市落地开花。

近期全国各地租房更是新政频出,红利不断。万亿租赁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入场者,品牌房企也纷纷开始布局长租公寓。根据《21CBR》的不完全统计,在国内排名前30的房企中,将近1/3已经进入长租公寓领域。

碧桂园首个长租公寓年底在上海开业,租赁政策加快长租公寓市场发展

碧桂园于2017年5月成立长租事业部,也加入了品牌房企积极布局长租公寓的行列。近日,碧桂园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,集团把上海作为长租公寓产品的第一站,今年年底将在上海区域推出首个长租公寓项目。

碧桂园上海区域总经理高斌告诉36氪,年底即将推出的为集中式公寓,规模在400间左右,套内面积30平。为了保证舒适度,进行了功能分区,包括厨房、卫浴、睡房、晾晒区、会客区等,此外还有公共服务空间,如会议室、健身房,甚至400米跑道。

高斌认为,租赁与商品不同,获客相对容易。在目前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下,如果各家长租公寓的条件都差不多,客户体验差别其实并不大。

现阶段长租公寓领域的竞争要素在于房源和资金,而这恰恰是品牌房企的优势。在房源获取上,碧桂园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方式。前者是指租赁物业,改造后推向市场;后者是指自己开发的物业。

事实上,单纯依靠租赁业务,长租公寓的利润空间并不算高。各个玩家争先进入这个行业,其实是看中了后期金融消费、生活消费等增值服务的想象力。而对于开发商来说,还考虑到了流量的成长性。长租公寓主要面向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工作几年的白领,这个群体在未来有可能会完成从租客到业主的转化。

高斌表示,长租公寓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,它不完全是一类商品,不能用传统经济模型测算。政府应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,鼓励租房的价值导向,提供税收等政策支持;企业则负责释放浪费的城市空间,增加供应,让更多年轻人找到有品质的生活方式。最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应、政府的社会效应、年轻人的住房效应,多方共赢。

在品牌房企中,较早探索长租公寓领域的万科“泊寓”,现已在28个城市拥有8.4万间公寓。据万科集团董秘朱旭披露的最新信息,目前“泊寓”开业6个月项目出租率约为93%,预计到2018年,万科将拓展公寓目标45万间,预计年收入94亿元。

旭辉“领寓国际”目前已在13个城市开发1万间房,筹建运营28个项目,单店全部盈利;龙湖“冠寓”则在16个城市布局,其在今年中期报告中明确提出,2020年长租公寓目标收入为20亿元。此外,金地、远洋、绿地、中骏置业、合景泰富、朗诗、花样年等房企也已切入长租公寓。

除了房产公司,长租公寓赛道的玩家还有来自传统中介、酒店集团、互联网公司,各家采取的运营策略与基因有关,各有所长。

传统中介如链家的自如、我爱我家的相寓,房源渠道多、营销能力突出,以分散式公寓为主;资本支持下的互联网公司,创新能力强,如第一只独角兽魔方公寓、雷军投资的 YOU+;三大连锁酒店集团也分别孵化了各自的长租品牌:城家(华住)、逗号(如家)、窝趣(铂涛)。

尽管入局者众多,但目前公寓在租赁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到5%。分散式里规模最大的自如有35万间房,其余头部玩家也就几万间。总的来说,市场格局未定,长租公寓的发展仍在早期。

可以确定的是,长租公寓房源信息真实,产品质量较高,为新一代城市租房群体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。随着各路玩家和资本涌入,长租公寓将会在租赁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
转载36氪:http://36kr.com/p/5094092.html